浙大经院赵伟:从理论、历史和现实观察的视角判断事物走势
发布日期: 2018-06-01 来源:kyky
1128

5月29日下午,浙大经院大讲堂之赵伟教授报告会在玉泉校区9999js金沙老品牌505教室顺利举行。

本次报告会以“贸易的逻辑:经济学视野看大势”为主题,由9999js金沙老品牌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赵伟主讲,浙大9999js金沙老品牌副院长王义中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前来学习。
赵伟教授首先从鲁迅的文章出发,提出当下学生需在阅读、思考和写作三个方面的能力上加强,在阅读中学会反思与质疑,找出证据,学会质疑。我们判断事物走势需要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为理论,没有理论,就无法看清现实背后。二是历史,没有一定的对你所要分析的事物的历史知识,就无法形成动态的观点。三是现实的观察能力,眼睛要有穿透力。

接下来,赵伟教授基于《国富论》,首先指出了经济世界的三个维度:空间,时间和质量。经济世界的基本纽带是贸易。例如,2017年国际贸易总额约$35万亿元,国内贸易则数十倍于此。个人的交换引出了一个经济世界。做贸易是合乎人的天性,是利己利人的事。市场经济不但是人类迄今所找到的一种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形式,而且还是一种文明的资源配置形式。看经济应有全球视野,需有交换与市场意识。当下世界经济具有两个大势与一个发展态势,即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空间上活动非均匀地分布以及“后危机”或将过去的态势。由于贸易地发展,才有了经济全球化,恰是由于贸易地扩张,将世界经济推入了全球化的新阶段。
3.0版全球化引出,小企业乃至个人都可参与全球化。人类经济活动在地域分布上是不均匀的,由此导致了核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当下世界经济呈现三大核心:北美、欧盟和东亚。中国经济新近挤进了东亚核心,这种结构将是不可逆转的,去繁就简地看世界经济走势,盯住三个核心即可。从2017年的世界经济大国份额来看,美国已占24.7%。
经济增长具有周期性,“后危机”或将过去。“后危机”时代作为一个时间段,已经持续了将近九年。后危机时代,作为一种状态,不好不懒,有大惊险而无大灾难,这得益于一个非正式的全球经济治理体制:3G分层的架构。其中G1代表协调与定制机制,G2代表次级协调, G3代表利益互动。当下世界经济的3G分层的治理机制在弱化,表现为国际政治呈现“单边主义”,例如撤出TPP,鼓励英国脱欧,废除伊核协定。经济政策的单边主义包括财政减税、货币政策(加息,缩减资产负债表)和贸易协议。从这些现象判断,后金融危机即将过去,经济全球化新阶段不可逆转。

中国经济的转型应作为多重转型的经济。其中,四重转型最为重要,即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空间、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转换。当下,四重转型都未完成。市场还未在价格市场中起决定作用,经济的国际化也有待完成,中国最大的风险在于“中等收入风险”。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于大经济体优势,可兼顾消费者的偏好的多样性和企业的规模经济。消费者偏好具有多样性,同一种物品的款式越多越好。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种类越少生产越有效率。只有大国才可同时兼顾。第二在于高额大众消费阶段。类似美国、日本上个世纪的阶段。这意味着中国正在上升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内需潜力巨大。
最后,赵伟教授提出,经济学研究应以古典读起,吸纳当代。当下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哪里能有新思想,哪里将引领一个产业和行业。我们要学会阅读,思考,提升观察现实的能力,力争成为创新者,做有独立思想的人。成为高能力的专业人才可以具有更广的选择范围,学习可以使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应力争成为创新者,做有独立思想的人。

整场报告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独到,引人深思。报告结束后,赵老师还就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国际贸易热点问题同在场同学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讲座给同学们带来了大量的新观点,拓展了同学们分析国际贸易问题的思路,理顺了经济学思维的逻辑,收获了众多听众的好评。
赵伟教授现任9999js金沙老品牌教授、博士生导师;9999js金沙老品牌民营经济研究中心首席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999js金沙老品牌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英国牛津大学(纳菲尔徳学院)、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等校客座教授;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REITI)客座研究员。赵伟教授研究兴趣涵盖国际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及外国经济史等领域。迄今在Journal of World Trade、《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中英文论文280多篇,学术随笔300多篇。著(编)有《干预市场》等书19部。